首页
>新闻资讯>媒体聚焦
光明日报:洞穿右江,碧水青山带笑颜——百色水库灌区银屯-凡平隧洞全线竣工侧记

9月26日晚,由中国能建葛洲坝广西工程局承建的国家“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项目——百色水库灌区总干管首部枢纽银屯-凡平隧洞全线竣工。

“历时4年零4个月,我们终于啃下了这块‘硬骨头’。”百色银凡项目部经理吴恒和感慨颇深,“作为全国首个全管道输水的灌区工程,百色水库灌区包含346公里输水管线、5.9公里输水隧洞、5座调压塔(井)、9座泵站和136座高位水池,其中银屯-凡平隧洞是全线控制性工程,洞径小且最长,施工难度大。”

右江河谷,两山环绕低凹处,各类工程机械相互配合,挖掘机、推土机隆隆作响,重型卡车来回穿梭荡起滚滚烟尘,2019年5月8 日,银屯-凡平隧洞在全线率先开工。

作为西江经济带基础设施大会战项目和广西桂西北旱片治理骨干工程,百色水库灌区工程分为百色水库引水工程和下游右江提水工程两部分,而银屯-凡平隧洞则是其中最长的一条有压输水隧洞,掘进的每一步都如履薄冰。

开凿长距离隧洞,是施工队伍要打的第一场“硬仗”。“整条隧洞总长2.251公里,穿越低山丘陵地带,山体地下水丰富,围岩遇水易软化,极易出现塌方、涌水,安全风险高,如同豆腐里凿洞。”百色银凡项目部总工程师曾英先说。

精准了解岩层状况,是关键一招。“凡挖必探!”曾英先率领施工队伍紧绷“安全弦”,严格遵循“短进尺、强支护、快封闭、勤测量”的原则,开挖前利用“物探法”提前探测隧洞岩层,再在隧洞前方钻取“超前探孔”进行验证,对于软岩变形严重的隧洞段,则每隔10米设置一个检测断面进行观察,对岩层变化进行预判后再调整优化施工方案。

前方灯光昏暗,耳边是隆隆的机器声响和哗哗的水流声,施工队伍严控各道工序质量和安全管理,绑扎钢筋、支模板、浇筑混凝土,掘出的土石陆续通过传送带和运输车辆运出隧洞,一步一步向大山深处“挺进”。

百色银凡项目部不断尝试、总结经验,逐渐摸索出一套预防性解决方案——创新使用“排沙法”,在隧洞开挖面巧“开天窗”,释放围岩内的涌水、泥沙等物质;加强支护措施、及时封闭开挖面,让隧洞施工作业面形成“金钟罩”,最大限度降低突泥、涌水、塌方等地质灾害的发生概率和危害程度,隧洞掘进效率也得到了提升。

隧洞掘进的困难,不止有突泥涌水。“突泥涌水发生得太快,基本没有前兆,但软岩变形又是一个缓慢持续的过程,岩层每天只变化几毫米,肉眼很难立刻观测到。”百色银凡项目部施工队长叶子熠说道,“变形严重的地方,岩层还会直接把支撑隧洞的钢拱架直接挤压下沉甚至扭成麻花。”

IV 类围岩占比高达70%,节理裂隙发育,洞身地质条件多以泥岩夹泥质粉砂岩为主,围岩类别变化频次高、岩性变化大,影响施工进度的最大“拦路虎”便是软岩变形。

为打赢这场与隧洞岩层反复较量的“拉锯战”,百色银凡项目部成立专项技术攻关小组,通过多次试验论证后,果断摒弃传统钻爆法,突破性采用集切割、装运、行走、喷雾灭尘、卷缆于一体的悬臂掘进机,攻克小断面洞室掘进成型差、轴线控制难、洞室环境差、长距离通风困难等技术难题,成为广西区内首个全程使用该掘进设备施工的灌溉隧洞,科研专题《带有辅助吊装工具的悬臂掘进机》还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证书。

百色银凡项目部挂图作战,数十名施工人员倒排工期、昼夜施工,悬臂机轰隆掘进的同时,紧锣密鼓安装钢拱架、铺设轨道、清理渣石,以日进尺120米的“加速度”跑出隧洞拔节长……2021年8月28日,伴随着悬臂掘进机与岩石碰撞的最后一声轰鸣,银屯-凡平隧洞如期保质实现贯通。

“农灌洞打通了,我们再也不用看天吃饭了!”在拥有20多年种菜经验的右江下游那伏村村民韦明眼中,百色灌区工程更是致富金钥匙。不久后,待百色水库灌区工程全部竣工,滔滔右江水将通过隧洞和地下输水管道奔涌至沿线12个乡镇(街道)135个行政村59.2万亩耕地及果园。

原文链接:https://app.guangmingdaily.cn/as/opened/n/24fdb09cb30141ebb19149c4ed3588c8